close

cut03a  

***

你 在 想 什 麼 ?

***

我們不久之前才討論過,抱持著"留著吧,說不定以後會用到"的信念,跟相信"東西不留也沒關係,反正到時後ㄧ定有辦法解決的",兩種觀點,會帶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,想採用哪一個觀點,選擇權在我們。也可以說,我們的看法會改變事情的結果。這代表了什麼呢?請仔細聽好囉~這代表了,所有的想法,其實都無所謂,而且也都不是真的。  

難道不是嗎?我們可以有選擇的自主權,而且不管選擇哪個都可以,所以,選擇哪個其實並沒有差別。信念就只是個信念,真要探究到底的話,無所謂好/壞、有趣/乏味、正面/負面、正常/不正常...,這些評價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己加註上去,是我們自己賦予它們意義,而它們原本無意義,一切都是中性的。美麗、醜陋、聰明、愚笨...,這些不過是我們的看法,而每個人對每ㄧ件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樣,到底來說也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,ㄧ定要有所區分的話,用對自己個人來說"適用",或者"不適用",其實會比較妥切。每個人都自主權,可以自己去做評估,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時時向內檢視自己的想法與信念,看是否仍然適合自己,還有自己是如何使用它們。  

教育灌輸了我們知識,可以說許多信念、觀感是經由如此的教導與學習而刻意接收,但生活中也有許多信念,是我們自己不經意撿來的。好比說,也許你小時後,曾經目睹過某個同學被自己的好友揶揄訕笑說愛現,你於是心生警惕,敦促自己不能太顯眼,凡事都要盡量保持低調,並認為那樣做才是正確的。又或者,你聽了上頭主管對於某位新來的同事的幾句片面評語,在不質疑的情況下就對那位新進同事有了先入為主的觀點,影響你對那個人的認知,甚至還預設好了將來對待他的行為,而你甚至都還沒親眼見過對方呢!

我們也常就一件事情,主動加上自己的詮釋。想想看,當你說:"真是的,每次都這樣!"的時候,真的是每一次都切切實實是這樣嗎?自己是不是常常這樣輕易就驟下結論,做出了非客觀性的評斷呢?主流文化、習俗、教育、社會、政府、商業媒體輿論等等,每每也都想要主導灌輸給我們各種觀念與各式訊息,例如廣告總在試圖說服我們購買某產品,如此才能讓生活更美好、人生更快樂。注意我們是多麼容易就將這些訊息一一拾起,毫不質疑就收入我們的信念與想法裡,接著又形成自己的結論,而那個結論又把你帶往哪個方向。

可以說,我們的信念不是真的,我們的想法、念頭不是真的,我們依照那些所做的所有各式各樣的判斷、論點、結論也不是真的,我們對自己的看法、評語也不是真的,所有這些統統都不是真的,只不過因為要使用它們,所以選擇相信這個版本,或者那個版本罷了。我們時不時地都在形塑一個自我形象,按照自己的信念過生活,而要選擇哪個版本,我們隨時都可以做更改,當然,也要為自己所選擇的信念負起完全的責任。

從小,我們就學會凡事都要理出脈絡,釐清事件的前因後果,我們也從而發展出對事情發表自己的評論與看法的習慣。但我們現在知道了,觀點並非絕對,再者,過去所選擇的,不代表現在或未來也註定如此。

比方說,像我們到了某個時間點,常會發現自己不再像當初那麼狂熱迷戀著某位明星、歌手、作家、品牌系列產品,或者對某個嗜好或興趣失去忠誠度,此時我們可以選擇堅持固守那自我形象,也可以選擇大方承認自己已經不再是那樣了,然後把過去收集的相關物品都丟掉,更新自己,並迎接下一個新興趣。隨時隨地任何時後,我們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,調整自己的觀點,將"自我"這個軟體轉換到不一樣的版本,只要意識到凡事都有轉折餘地,就不再會被自己給自己預設的形象或想法給牢牢釘住。  

因此,若是你相信"自己是個念舊的人,丟不了東西"、"我忙到都沒時間整理"其實都只是你個人賦予自己的一種看法,或是想要別人依照如此的角度來看你,然而,這些都不是真的!你可以在當下此刻就來點不一樣的選擇,例如說,你大可調整自己懷舊的程度,只選出對自己最具意義的幾樣物品留下,其餘的東西都決定不再留戀。同樣的,你也可以選擇要如何調整利用自己的時間,就算每天少看五分鐘的電視,並利用這五分鐘專門找出一樣東西來丟,這也算是整理阿,而且掐指一算,這樣一年下來也會丟掉365樣東西,搞不好比你久久才整理一次的量還多耶!  

你是怎麼選擇自己想法的呢?請深入內心,好好仔細檢查一下喔。

 

***

以上是轉貼文字

歡迎直接到我的個人網頁

看全部一系列的整理&收納文章喔!

Bebe的個人網頁

帕爾諾小屋

http://bebewen.myweb.hinet.net

於主選單點選"Simple Life"就可以了:)

***

arrow
arrow

    Be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